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24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本次公布立项范围为2023年9月至11月完成协议确认的项目。开云共获批44项,其中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项目4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8项,师资培训项目10项,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0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项目2项。至此,开云2023年申报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数达79项,获批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位居陕西省高校前列。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而开展的项目。教育部于2014年起组织有关企业支持高校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每年参与企业、资助经费数量逐步增长。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高校对接、共建共享,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
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和项目申报组织工作,项目获批数量逐年增加,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学校将以获批项目为依托,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育人工作,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开云kaiyun官网2024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院  | 项目负责人  | 
1  | 桥梁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践训练基地建设  | 公路学院  | 张景峰  | 
2  | 产学研背景下高校岩土力学与防灾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探究  | 公路学院  | 包 含  | 
3  | 面向多学科融合的智能驾驶教学方法研究  | 汽车学院  | 刘 瑞  | 
4  | “机-电-控”交叉复合的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汽车学院  | 刘永涛  | 
5  |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 汽车学院  | 张 凯  | 
6  | 面向新四化的新能源汽车虚拟仿真实践基地  | 汽车学院  | 张大伟  | 
7  | 《自动驾驶技术及应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汽车学院  | 王 振  | 
8  |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专业多渠道育人模式研究  | 汽车学院  | 林贵宝  | 
9  | 面向人机共驾的汽车人因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 汽车学院  | 吴付威  | 
10  | 智能网联汽车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  | 汽车学院  | 谭晓伟  | 
11  | 产教融合模式下汽车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汽车学院  | 马 菁  | 
12  | 校内驱动与校外推动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 汽车学院  | 付 佩  | 
13  | 新时期背景下汽车设计课程综合改革与实践  | 汽车学院  | 张 硕  | 
14  | 交叉融合背景下汽车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汽车学院  | 王 振  | 
15  | 面向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变革的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  | 汽车学院  | 乔 洁  | 
16  | 以能力引导为目标的机械故障诊断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 工程机械学院  | 左 浩  | 
17  | 面向未来科技革命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工程机械学院  | 王 剑  | 
18  | 高校思政师资培训: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 工程机械学院  | 赵 轲  | 
19  | 基于疲劳试验动态数据采集的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 工程机械学院  | 李大涛  | 
20  | 基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互构融合的师资培训  | 工程机械学院  | 郭万金  | 
21  | 跨境贸易师资培训建设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李 丽  | 
22  | 财务转型背景下财会类师资能力提升培训研究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杨 红  | 
23  | “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孙 铭  | 
24  | 《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课程多维教学模式改革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马 飞  | 
25  | 基于ROS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实践建设  |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 白 冰  | 
26  | 面向工程认证教育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 信息工程学院  | 明 洋  | 
27  | 面向智慧交通应用的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信息工程学院  | 程 鑫  | 
28  |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课程教师师资培训  | 信息工程学院  | 王 伟  | 
29  | 开云kaiyun官网-航天宏图智能遥感产教协同实践基地建设  |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赵超英  | 
30  |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背景下地质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雷如雄  | 
31  | 基于卓越资源勘查工程师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核心能力提升研究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程宏飞  | 
32  | 地质类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能力-情感”全链条教学模式探究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徐盼盼  | 
33  | 数字化转型下城乡规划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 建筑学院  | 侯全华  | 
34  | 新工科背景下虚拟仿真技术在建筑技术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建筑学院  | 赵敬源  | 
35  | 基础设施数字化实践基地建设  | 建筑学院  | 刘启波  | 
36  | 新工科背景下《运筹学与交通系统分析》双语课程教学改革  | 运输工程学院  | 陈 琳  | 
37  | 多场景虚拟交通环境中的人机协同驾驶脑电信号处理试验平台  | 运输工程学院  | 刘婉莹  | 
38  | 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建设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石铁伟  | 
39  | 绿色环保型土壤固化剂合成及应用的新工科建设探索  | 理学院  | 惠会清  | 
40  | 3D打印技术与《大学化学》课程融合的教学设计  | 理学院  | 张锦荣  | 
41  | 基于冷冻分离技术的物理化学课程及实验教学设计  | 理学院  | 郑华宇  | 
42  | CO2光催化综合利用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 理学院  | 崔 林  | 
43  |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外语教师智慧化翻译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 外国语学院  | 李国玲  | 
44  | 工程数据采集和处理前沿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 未来交通学院  | 杨 旭  | 
(审稿:张圣忠  网络编辑:和燕)